2025年7月5日,西南大学第四届大正英才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李坪村,开展“助学筑梦・点亮希望” 国家资助政策宣讲活动。实践团队通过“集中讲座+流动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将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内容精准送达乡村家庭,为学子送上涵盖求学全周期的政策指南。

街头巷尾设点:用乡音讲清政策红利
在李坪村村民活动中心,大红色的“国家资助,助你飞翔”横幅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实践团成员开设资助政策咨询台,为村民答疑解惑。针对村民最关心的“学费、生活费咋解决”,实践团重点围绕“奖、助、贷、勤、减、免、补、偿”八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开展讲解:国家助学金分档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校园地与生源地助学贷款额度高、利率低、周期长,还款期限最长达22年。

在便民服务点,团队成员帮村民搬运物资、整理杂物,通过聊天介绍助学政策:“大伯,娃考上大学后,各个高校均有多样的助学政策,绝不会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村民冯大爷拿着《西南大学资助政策简介》反复翻看:“这些政策讲的明明白白,娃要是考上大学,再也不用愁钱了!”

敲门入户宣讲:精准传递政策内容
实践团自发前往李坪村高中毕业生、重点保障人群等家庭开展“敲门行动”。团队成员结合各个家庭的情况,重点讲解“绿色通道”等新生入学资助政策:“开学时要是凑不齐学费,直接走绿色通道,先报到再办手续,绝对不会让娃因为没钱进不了校门。”。面对农村中学学子的迷茫与困惑,团队成员与他们分享大学生活,并结合自身经历勉励他们:“弟弟,我也是从山村考出来的,家里经济紧张,我申请了助学贷款,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学校还给我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现在上学一点都不用愁!”。

受助者变传播者:用亲身经历传递温暖
大正英才班是由重庆市大正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资助,西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基金会推进实施,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开展的发展型资助项目。此次参加社会实践团的大正英才班学员们,均是国家资助政策、学校助学举措与社会人士爱心捐赠的受益者。学员们结合自身故事与老乡亲切交流,奋力为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点亮一束光,这种“过来人”的讲述让政策更具说服力。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原本严肃的政策宣讲变成了拉家常式的交流。李坪村村委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娃娃用自己的故事说话,比我们村干部讲十遍都管用,乡亲们心里的石头这下真落地了!”

据悉,资助政策宣讲是西南大学大正英才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南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资助政策体系。除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国家资助外,学校设立了涵盖综合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临时困难补助等校内资助项目,设立含弘光大学生成长成才奖、感恩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小米奖(助)学金、兴明励志奖等二十余项社会资助项目,致力于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