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竞暄:愿以匠心,躬耕三尺讲台

发布时间: 2023-03-16 10:30 作者:本站编辑 责任编辑: xn_zxzx 浏览次数:

程竞暄,女,中共党员,心理学部心理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荣获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入校三年综合成绩连续专业第一,曾担任第九届西南大学青志联主席团成员,获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曾获团中央电信奖学金、重庆市心理微课大赛一等奖;主持国家级大创、主研市级大创、中科院心理所“科创项目”各一项,发表《心理报》、国际SSCI各一篇,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公开收录并口头报告一篇。


以学业为基石

高中时,程竞暄曾经有过一段“阴霾时光”。作为一个略偏科的文科生,尽管已经在数学上耗费了绝大多数时间,她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排在中游。为此她陷入了焦虑,很长一段时间看着数学题就掉眼泪。

也正是在那时,她接触到了心理学。在心理教师一次又一次的积极关注中,她感受到心理学“助人自助”的魅力,从想要放弃到重燃信心。高三那年,数学成为了她最好的学科之一,她对心理学的热情也越发浓烈。“我在高中时候的情况并非个例,还有很多学生需要心理援助,我想成为我高中心理老师那般温暖的人”。

高考结束,程竞暄将西南大学心理学(师范)专业填在了提前批第一志愿并被顺利录取。怀揣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教师的信念,她对自己的专业课程从无懈怠。


以教技为初心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教学不是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运用教学技能,通过知识传授启发学生思维。为此,她努力锻炼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

重庆市第十一届心理成长微课大赛一等奖、重庆市第十二届心理成长微课大赛二等奖、西南大学师范生演讲大赛二等奖、心理学部师范生演讲大赛第一名、师范生技能大赛第一名……. 比赛中获得的优异成绩见证着她的进步。

成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次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时,程竞暄刚进入大二,便兴致冲冲的报了名。“但报名后连说课有哪些环节都不知道,上台看着学长学姐们的课堂呈现,才发现自己成长空间有多大”。第一次参加教技比赛,程竞暄只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一次又一次打磨教案和逐字稿,去师元微格教室对着空气练习试讲成了她这两年的常态。终于在大三时,她获得了学部师范生技能大赛第一名。


以奉献为注脚

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与统筹能力,程竞暄加入了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加入青志联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志愿者的统筹管理工作,更是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镌刻进自己的日常。帮助他人、温暖自己的过程,和心理学‘助人自助’相得益彰”。

在青志联一待就是三年。她担任第九届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团成员,负责“西小兰”青春筑梦课堂、学校核酸检测、学校迎新等大型活动,还是“志愿服务进两江”西南大学总负责人。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西小兰”志愿服务品牌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奖、重庆市“公益青春”项目大赛银奖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获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她也多次代表全校“西小兰”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进行宣讲,获评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两江新区向上向善好青年、西南大学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

以科创为阵地

“‘深入浅出’这个词很好的诠释了我对学术科研的理解”程竞暄谈到,“学术是深耕,而教学是将深耕的成果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教学和研究本是一体”。

大二那年,她开始向科研这座大山发起挑战,主研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跟随中科院的老师开展人际协调的研究。“我是半路出家,又要兼顾学业、教师技能和学生工作,自然得付出更多努力”。做科研以来,夜以继日读文献成了生活常态,电脑里密密麻麻的都是她的文献阅读笔记。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她决定放手一搏。在进行师范生实习时,正值双减政策出台的第二个学期,“双减政策的落实远不止学生的书包由重变轻这么简单,我的学科能够为双减提供怎样的视角呢?”实习期间的她开始了思考。结合对上百个初中生的访谈,她独立提出运用心理学前沿模型探讨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问题,此项目由她主持,并以学部第一的顺位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创,她也因此收到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参会邀请,成果被大会收录并公开作口头报告。

主持国家级项目,受到全国心理学大会肯定的她并没有停歇,如今,她的最新成果分别发表于心理学国内顶刊《心理学报》和SSCI期刊。“一线教师是要站上讲台,但一线教师不应只站在讲台”这是她在做科研时激励自己的话。

程竞暄认为,无论是专业学习、教师技能、社会实践还是学术科研,只要怀揣着“匠心”,不被轻易定义,不轻易放弃,总能满载而归。

(供稿人:程竞暄  指导老师:丁书扬)